
體悟經典 《論語》有感
責任編輯:威海市水務集團 文章來源:文登公司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7-01 09:48:19
近幾年,國家一直大力提倡全民學習國學,縱觀習主席在國內外的重要演講、署名文章和寄語中,他多次引用古典詩句、諺語、典故來闡述思想,展現(xiàn)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。諄諄告誡,語重心長;殷殷期望,寄意深遠。這些名句典故是中國五千年文化長河中沉淀的智慧結晶,寓意深邃、生動傳神,極具啟迪意義,也彰顯了中國的文化自信。但是我們大多數(shù)成年人讀起一些大部頭的經典來,總是覺得晦澀難懂,不愿深入細讀。我因為前幾年受讀經教育潮流的影響,跟孩子一起讀了幾年經典,使我受益匪淺,這其中,《論語》給我的收獲最大。
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,《論語》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。沒有深入學習之前,我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圣賢,《論語》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;當深入學習《論語》之后,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圣人的平和、平易近人,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、溫暖的生活態(tài)度。博大精深的智慧以淺顯的道理在《論語》中娓娓道來,輕輕拂去心靈的塵土,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。今天這樣一個經濟飛速發(fā)展、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,更是一個競爭激烈、物欲橫流的時代,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,競爭越是激烈,越是需要調整心態(tài),調適與他人的關系。
在《論語》中,我們可以感受古圣先賢的思想理念,聆聽圣賢的教誨,感悟中華民族的智慧傳承。我自知乃資質平庸一介女子,既沒有將圣賢智慧用以理政的雄才,也無在公文寫作中引經據(jù)典的文采,但是在熟讀這些圣賢經典后,無論從思想還是言行上,我都十分確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不足。《論語》是一部可以讓人受益終生的智慧寶藏,從言行舉止到生活習慣,從為人處世到修身立德,都在書中一一道盡。學貴力行,學習圣賢文化,貴在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潛移默化地塑造我們的思想行為。在此僅摘抄幾句與大家共勉。
一、子曰: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讀了書還要隨時隨地應用到實踐當中,這樣才能體會到做學問的樂趣。這句話關鍵在“時”和“習”這兩個字上,實踐出真知,光讀書本,吸收不了多少,必須能夠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,在生活經驗中,在為人處事當中,才能體會出書上的道理,才會感覺樂趣無窮,才能把所學的道理變成自己的學問。
二、子曰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,就不要強加給別人。遇到不好的事情,我們往往想讓別人來承擔,但是若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,不管誰來承受結果,其最后的性質是不會變的。將心比心,推己及人,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,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想,這應該是我們終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則,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“己所欲 施于人”,對他人多一份理解,多一份包容,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。
三、子曰: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
遇到賢達之人,就應該向他學習,看見不是賢達的人,就應該反省自己的過失。在生活中,我們看到比自己優(yōu)秀的人,往往會表現(xiàn)出嫉妒或厭惡,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,就會譏笑或輕視,沾沾自喜,這都是不好的處世觀念,我們要正視自己的短處,學習別人的長處,只有這樣才能使自身不斷進步。孔子說“三人行必有我?guī)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?,其不善者而改?rdquo;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以上簡單幾點分享,論語中還有更多的寶藏等著大家自己去發(fā)現(xiàn)。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,是華夏沃土燦若星辰的瑰寶。亙古歷今,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心靈,炎黃子孫在“經典”的搖籃里孕育,華夏兒女在“名句”的吟誦中成長。讀誦經典,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,以經典詮釋智慧,以智慧詮釋人生。一個將圣賢文化藏于心、篤于行的人,德必向善。宋初宰相趙普曾有言“半部論語治天下”,我們現(xiàn)在開始讀《論語》,雖然晚了點,但是不遲。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現(xiàn)在,讀書也是一樣。
文:王英麗